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金翅擘海·星 | 人大女王金融硕士于星:“股灾牛”成未来常态,个人投资价值何去何从?

时间:2021-03-11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近期,股市激荡,各类基金超额募集,业界热议。

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校友们驰骋于金融江湖中,面对这样的时局,又有着怎样的市场分析和判断?

今日,校友与您一起探讨热门话题。


今年初,我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各类基金的超额募集刷屏了。特别是权益类基金,很多1400亿,2400亿等破纪录的募集金额不断刷新着人们的眼球。在今年1月的短短几周,就有8只基金一日售罄,总募资规模接近1200亿。结合过往的经验来看,往往基金的热销伴随着资本市场整体的牛市,明星基金经理,或者热门主题等因素。为什么在2021年的开年,公募基金会突然出现这么火爆的局面?


我认为有几个层次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必然。今天在这非常荣幸与众多校友分享几点个人浅见,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自从2018年的《资管新规》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发布以来,打破刚性兑付已经成为投资者的一致预期,这也引领着资本市场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风险,未来也将由市场来进行合理定价。在过去受投资者追捧的某些保本类产品,在未来的预期收益已经无法满足一些投资者的需求,这部分资金会逐步的向权益类资管产品转移。另外,国家一直在鼓励长期资金入市,要求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在如今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比如年初上海的楼市调控政策)和自去年不断升温的资本市场热度,让很多过去热衷于房地产的投资者,甚至很多过往只做定存和理财的投资者再次关注到资本市场。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养老金,险资等机构资金和居民储蓄的个人资金逐渐参与到资本市场是大势所趋。在此大的背景下,个人投资者对于后市的一致预期,也就让很多基金受到追捧。

从市场参与者的结构上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机构化加速,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在不断优化。一直以来,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散户化程度较高。随着监管逐步落实注册制,以及加速退市等政策出台,非专业的个人投资者入市的风险在逐步加大。例如,过往个人投资者由于判断失误,投资在一些业绩较差的公司上,甚至主动投资在ST公司上,还能期望有壳价值,能被收购摘帽。未来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广(在今年两会中也有提及),涨跌幅限制的加大(比如现在科创板和创业板20%的涨跌幅限制),以及优胜劣汰的加速,个人投资者需要在更为庞大的股票池中挑选出有价值公司的难度加大,而较差的公司出清的速度也会更快。这就对个人投资者的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很多个人投资者来说,通过自身能力挑选某只或几只股票形成投资组合,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以及时间成本远高于投资于某只基金。所以,通过权益类基金的方式来分享资本市场的红利并分散风险,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性价比较高的方式,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众多个人投资者的选择。

从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角度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化和国际化加速,通过基金的方式来参与资本市场能更有效优化自身的资产配置。自从港股通等一系列新的机制推出以来,再到后来科创板的推出,和新三板精选层通往科创板和创业板的通道打通,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速度加快,并且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这将带给我国投资者更多的资产配置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门槛,比如科创板50万资金要求以及2年的交易经验,港股通50万资金要求以及知识测试等等。在此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通过认购门槛较低的基金来完善自身的资产配置和实现某种策略有很显著的优势。例如先前很多内地机构资金南下,配置很多在港上市的低估值股票,来捕捉估值价差就是例证。而这些战术性配置,调仓,和再平衡等操作,对资金量少的个人投资者的参与门槛和要求较高。而通过认购基金来“坐享其成”,必然会受到很多个人投资者的青睐。



 

但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发行火爆往往会伴随着阶段性行情的见顶。随着新资金的募集完毕,很多基金建仓阶段的逐步开始,整体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结构性板块轮动与调整。前期高估值的一些行业或个股会有一定的短期估值修正。但从长期来看,我认为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在过往,优秀的适合基金持仓的股票相对较少,所以会出现很多基金抱团持仓,成分股雷同的现象,导致一些个股或板块的估值水平过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注册制的全面推广,更多优秀的公司能够更快速的登陆资本市场,在短期内对市场整体资金可能有一定的稀释作用,很多个股或板块的估值将会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回归。但从长远来看,这对提升整体市场的稳定性和权益类证券定价的合理性都有益处。

在2021年的伊始,指数整体不断创出新高,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全场3000多只个股下跌,很多散户发现自己身处在牛市之中,反而在亏钱,于是市场中诞生一个新词叫做“股灾牛”。我认为这势必会成为一种常态,即市场整体普涨的牛市会被结构性分化的牛市所取代。而在年后,主要板块大跌,创业板进入技术性熊市。高估值的泡沫退去之后,优秀的公司在合理的估值范围区间仍然会吸引机构资金的进驻,并被赋予更高的盈利预期。随着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等观念深入人心,个人投资者通过基金来分享优质公司发展的红利将会逐步成为主流。




本文作者,于星,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2017届毕业生,
现任职 友信证券(香港) 高级副总裁

上一篇:【聚焦两会】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让联考失分的你有更好的项目可读

下一篇:1年时间就能拿到免统考、双证的硕士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