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什么是金融?听听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教授们怎么说

时间:2021-09-17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业务。公元前5~前3世纪在雅典和罗马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在欧洲,从货币兑换业和金匠业中发展出现代银行。最早出现的银行是意大利威尼斯的银行(1580)。

如今随着金融业的火热,金融专业也被越来越多的学历提升者而争相选择,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更是每年报考人数倍增的项目。对于金融业对于金融专业,看看教授们怎么说:

胡波:金融知识是必然需求,人人受益

“金融其实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或多或少要学的知识。” 在胡波教授看来,金融知识的学习,是必要且非常有益的。金融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液”,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要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解决方案,要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作为一个个体,都有诸如投融资的需求、风险管理的需求,学一些金融领域的知识可能会有利于帮助个人做资产方面的配置、个人的风险应该怎么管理,以及买什么样的的保险产品等等。“因此,我觉得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地需求学一些金融知识,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对于人大女王金融硕士的同学们而言,胡波教授认为,“可能同学们的工作和上课学到的十门课其中的某一些课相关度是比较高的,有的人可能相关度未必那么高,但是我觉得高或者不高毕竟都是同一个领域里面的知识。一方面其实每个人需要建立一个对金融知识体系的掌握,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具体的那些应用性的领域,可能就需要去学一些更具体的、很专业的知识。学有所获,有的人可能会立竿见影;有的人,可能则会形成一套很好的金融理论知识体系,泽被未来。我觉得所有的学生从中都会受益的。”

苗萌:妙趣横生,只因日积月累

得益于长期的思维训练,苗萌老师能够游刃有余地将生涩的原理用比喻、图片、故事等不同形式予以表现、表达,“我觉得作为一个学者而言,最幸福的就是对这个事情的理解。”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宾·克鲁格曼说,他最大的快乐就是来自于对事情的深刻理解。这种思维的训练,是经过反复思考、记忆叠加等,然后做出有的放矢的思考,不是仅仅停留在专有名词的表象。经常有人戏谑地说,每一个中国字我都认识,可是当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完全弄不懂在说什么。
“日常的工作、学习我们会有很多的信息获取、知识的积累,但是如何形成一个严谨的思维框架,这是需要刻意练习的。”苗老师形象地解释道,“如果你脑子里没有书架,你的书会乱堆在一起,所以当你想找什么书的时候是找不到的。要能够在想要取出的时候立即抽出来,这可能就是大家重新回归校园的原因,在未来既知道把看过的书做一个怎样的归类,又知道不同书籍中的异同点,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即便是师父领进门,修行也要靠个人,但是师父如何领进门也是大相径庭的。苗萌老师在国外求学过程中感受到了“启发”式教学的价值,因此在他的课堂中也灵活运用了这样的方式。“我们都知道犹太人的教育是很具代表性的,在他们看来,最聪明的孩子是能够提出好问题的孩子,是能够反驳别人观点的孩子。”很多时候,观点并无关对错,贵在积极主动的思考。经济学,在某种意义上是给了大家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一个经济问题。“我会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思维框架培养的训练,如课前布置一篇当下热点的主题思考,通过一页纸的报告撰写,促进学员们横向、纵向的知识体系的学习。”

邱志刚:打造学术新高地,为学科建设填补国内空白

得益于授课中的互动性思考,邱教授与身处业界的学员们进行了诸多交流、探讨。“学员们有来自券商的、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等等,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背景,理解所传递的知识,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从他们身上也获取到了很多新的案例,有助于科研和其他的教学中。”
不同的教学经验,也让邱教授获益匪浅,他还希望通过人大汉青研究院刚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能够为该方向的学科建设、科研发展贡献一份力。目前金融创新中心刚成立,在国内顶级专家学者的共同支持下,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学术界与业界的探讨, “区块链的研讨会反响很好,我们还计划开设1-2次这方面的研讨,看看不同行业对这方面的认知,包括企业的商业计划、学术界的新思考等,我们也愿意参与到各种相关项目之中,近距离的互动交流,以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之后运用到新的教学案例中,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邱教授认为,业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走在了学术界的前列,但是还缺少系统性的思考和理论引导,所有的探索仍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这样的探讨、思考会持续下去,希望将来能为业界带来更多系统性的指导。
“金融学科是与业界联系最紧密的学科。而金融科技,本质还是金融。科技是为金融服务的,科技是金融的工具。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需要大家共同去探索。”在邱教授看来,未来具有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会大行其道。懂技术的不懂金融,懂金融的不懂技术,这样的“屏障”将随着共享时代的深度思考、人才培养等逐渐突破,让中国的金融科技与创新随同学术界与业界双腿走路中,更具活力和实力。

王炜:换位思考,找平衡点推动项目高效运转

“学员的高质量,是教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源动力。因此,从教授的角度出发,我需要确保更多高质量的学员加入项目,这一点非常关键;作为项目的加方学术主任,我不会干预教授们的授课,在教学整体规划下,教授们有自己的自由裁量权和讲授风格,项目主任这时体现更多的是为教授们、项目自身做好服务和引导。如同天平的砝码,我需要及时调整好两种角色之间的平衡。”王炜教授形象地道出,他在教授和加方主任角色之间的自由切换,通过“换位思考”和“找寻平衡点”,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推动项目的高效运转。
诚然,任何一个优质的项目,都希望带给学员们应有的价值。“扩大视野,了解国内外金融业的发展及变化,全面提升金融思维模式,增加系统知识面等,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就金融领域发展的新高度。”王炜教授解释道,比如企业兼并、不良资产的转换、违约事件的善后处理等等热门问题,目前在国内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需要行家里手出“杀招”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胡乱出牌和稀泥,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例如皇冠上的明珠、毒丸计划,这些金融专有名词,在工作中都可能已涉及到,但信息大都是零碎的,提纲挈领,穿针引线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教学,也是希望给大家的工作业务提供参考。
每一个课件、每一项知识点都凝聚了教授们的智慧,也包含着项目所有人员的希冀。

扈企平:不要禁锢在自己的认知世界,博取众长才能征战金融场

随着国内金融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去实现行业的新发展。国外金融业的起步时间、发展历程,以及金融制度等目前都比中国要长久、规范,中国的金融大门逐步打开,在倡导“走出去”和“请进来”之际,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势必要交些“学费”。
扈老师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讲到,“我们看现在国内的职业篮球赛,得分较多的球员外籍球员的比例较高,篮球在这些外籍球员手中,可谓人球合一,篮球在国外的竞技性及普及性要高于国内。金融行业也是如此。金融国际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我们面对高段位的选手却束手无策。”因此,在行业高管班,扈老师会经常提到需要大家尽可能地掌握国际金融业动态,多渠道获取最新的国际金融信息,课堂上的知识是系统的学习,但同时需要把握及时动态,才能在金融国际化的大潮中,不被淹没,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4月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面试会有你的身影吗?

上一篇:内容丰富,含金量高,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这十门课,太值得学了

下一篇:金翅擘海·星 | 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程涛:敦本务实,云程发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