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翅擘海 | 人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许同学:一名交易信徒的奇幻之旅

许同学
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项目
国际班2023-2024学年
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That’s definitely a good question. 我的父母和其他亲戚们基本从事两种职业:银行和公务员。但我似乎生下来就是闲不住的,从小学的很杂:学书法,长年占据我们当地的书法比赛一二名;学美术,总是逃课多次被老师揪着耳朵抓回来;学唱歌,当上大学合唱团团长,还办过个人演唱会;学舞蹈,被国标舞伴硬拉去参加比赛不小心拿了银牌。确实,人生就是张白纸,怎么涂涂抹抹还不是自己说了算!但是人生又是何其短暂,一闭一睁就过去了!没办法,总要做点感觉特别厉害的事情,比如:金融交易员。
可能从小被家庭熏陶,我对金融有莫名的亲切感。对金钱的概念也很简单,就是要流通起来的,不是到你的口袋就是到我的口袋。于是,如何流到自己口袋就变成一个人生课题。距离钱最近的职业是什么?我的老师告诉我:交易员。尤其是proprietary trader (自营交易员)。我接触过的香港地区和美国华尔街很有影响力的资深从业者告诉我,交易员的目标是把市场当成ATM机。然后顺理成章的,我有了一个天下莫敌的偶像:Jesse Livermore。一位偶像就相当于一尊护身符,那是信仰。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有信仰加持的人生才不孤单,才有信心和希望。我一路走来,有再大的起伏,但一直沐浴在光明下,从未迷失。
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项目是规划中的一部分,对金融的理解必须从理论上得到加强,其实也是金融实务息息相关的基础要求。很简单的场景,比如:美联储加息对主流金融市场的影响,对美国股市、亚太股市的影响,对黄金白银的影响,这背后都有理论体系的支持。例如衍生品交易和基础金融产品的交易有什么区别,收益和风险分别是怎样的;结构化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这背后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还有ESG、比特币、灾难债券等新兴的金融产品和细分类目的跟进学习…...这些种种理论知识,直接关联到交易机会的定位和交易体系的完善。CFA二级通过之后,我发现只有CFA是远远不够的。CFA就像打开一扇新的大门的钥匙,但是仅仅只是打开了门,走进去需要更多更加多元化触角的专业课程来进一步提升金融理解,所以人大女王金融硕士项目成了完美的选择。
这个项目是目前国内金融专业少数几个顶尖的项目之一。周末上课不耽误日常的工作,毕业后可获得加拿大女王大学授予的金融硕士学位以及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满足国际化背书。最重要的是在项目中授课的加拿大女王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能让我同时接收到两个不同市场和体系的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深度理解,含金量飙升。此外,国际班全程英文授课、交流,氛围感拉满。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位来自西班牙的老师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他大概发现我的眼神特别专注,笑着对我说:“The way you look at me makes me feel like a fool”。确实,第一次听西班牙口音的课程,着实是个挑战。但是慢慢的也适应了,这何尝不是附赠的一个新的能力加持呢?作为一年飞将近7万公里的空中飞人、超过半数的“延误”达人,在读期间我的GPA达到了3.99的新高度…...这验证了那句话“No pain,no gain”。学习要付出艰辛,要自律,更要自虐。
在这个项目,我结识了来自加拿大和美国名校的几十位同学,还有国内金融行业的众多资深人士,这是该项目带来的隐形财富。一年的课程学习、团队合作、游学之旅、各种班级团建活动,我们的珍贵友情在酝酿、在盛开,幸运的是还能找到未来创业路上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何其快哉!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我认识到了只要对金融保持热爱,对交易保持激情,眼里有光,全身心拥抱,金融的意识形态会用一种特殊的形式升华你的思想,用金融的逻辑思考问题,用金融的理念重塑方法,用金融+N的结构加持其他行业。
最后满满的感谢和感恩能够在人大女王金融硕士项目中遇见和拥抱这个奇幻的旅程。让我重整行囊,朝着光亮,再度出发!